编者按: 86家中国机床企业以较大阵容和较多的数控机床,高调亮相汉诺威2007年国际展,展现了中国机床企业的发展水平,也标志着中国机床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雄心。近年来,国际机床企业加快了重组和兼并,加上新技术、新材料等新领域的发展,中国机床企业面临的是一场攻坚战。
EMO欧洲机床展览会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展览会,是由欧洲机床工业合作委员会(CECIMO)发起的,自1975年以来,已经举办了16 届。与往年不同的是,2007年EMO出现了大规模的中国代表团。86家中国机床企业以较大阵容和较多的数控机床,高调亮相汉诺威国际展览中心,展出面积 3332平方米,展商数首次超过日本。
EMO不仅仅是国际机床行业的展示窗口,也是国际机床市场的缩影和晴雨表。中国机床企业的高调亮相,标志着中国机床企业迈出了走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一大步。
没有夕阳产业
机床工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中国的机床行业近年来的成就,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增张,对机床产品的需求剧增,另一方面要得益于中国从美国吸取教训,相关部门对机床行业比较重视。美国在许多领域都很先进,不过在机床领域,却远远不如德国和日本。
当初,美、苏两国之间搞冷战,美国一味追求前沿科技领域,大量精力投在高、精、尖和新兴领域。随着新兴高科技产业的繁荣,美国错误地认为传统制造业是夕阳产业,只要占据高科技前沿就能维持自己的领先。机床行业属于传统制造业,被认为是夕阳产业。这个错误的定位导致了美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格局中的地位下降,美国一半以上的机床需要进口。而日本1960和1970年代大量引进、吸收、消化了德国、美国等国家的机床技术,2006年机床产值达到135.2亿美元,居世界第1位,出口68.9亿美元,居世界第2位。
日本崛起让美国认识到制造业不能忽视,而且美国也开始认识到机床产业是战略产业,而不是夕阳产业。美国重新制定政策,开始重振机床工业,使得美国机床工业开始在恢复中发展。在美国,一些关键性的行业如国防、航空、航天等,政府规定只能使用美国产机床设备。截至2006年,美国机床生产产值36.3亿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7位,在中国台湾地区之后。美国在机床行业的教训,再一次说明了“只有夕阳技术,没有夕阳产业”。
中国的机床行业自1990年代开始,渐渐开始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机床企业调研考察,国家有关文件也对机床行业都做了规划。国务院8号文所列16项重大技术装备中,有关机床的一项是“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和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改变大型、高精度机床大部分依赖进口的现状,满足机械、航空航天等工业发展的需要”。根据该文件精神,中国对机床行业还有配套的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中国对机床行业的重视,为机床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
机床贸易逆差
近年来,中国机床工业呈快速发展态势。连续4年保持了世界机床消费和进口第一大国的地位。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世界主要国家(地区)机床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显示:中国机床工业产值达70.6亿美元的生产量,仅次于日本(135.2亿美元)和德国(103亿美元),从2005年开始,中国已经连续3年保持机床生产世界第3位。
从数据上看,国产机床仅仅能满足国内一半的市场。2006年中国机床消费131.1亿美元,而中国的机床生产产值只有70.6亿美元,其中11.9亿美元为出口额,中国需要向国外进口机床72.4亿美元。
在机床行业内,中国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这种贸易逆差对中国的影响还不明显。
随着世界装备制造业的转移,国际知名机床企业纷纷到中国投资设厂,同中国企业展开了更加激烈的竞争。加上多年来的贸易逆差,在未来会造成中国机床企业的生存危机,给中国企业带来未可欲知的后果。中国一些有战略眼光的机床企业开始走出国门,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开辟机床行业的第二战线。
谋求海外空间
中国国内机床生产市场出现供不应求,但是这种高速增长是阶段性的,中国一些有竞争力的机床企业开始将注意力放在国际市场上,以提升整个行业的生存能力。
在2007年9月17日的德国汉诺威国际展览中心,中国86家机床企业的集体亮相,在数量上第一次超过了日本的79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次集体亮相,可以看作是中国机床企业开始在国际争夺机床市场的一个重要标志。
并购是中国机床企业走向国际化的一条捷径,2002年以来,中国机床行业出现了一系列海外并购案例,表明了中国机床企业的国际化加速。尤其是大连机床集团,从2002年开始,每年并购一个国外企业的速度推进,到2005年并购了4家国外公司。
由美国Gardner公司汇总发表的世界机床企业排名,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机床产值排名在前20位的机床生产企业中,中国占据2席,大连机床集团以11.565亿美元、沈阳机床集团以9.673亿美元分别位列世界第9和第10位。
并购不仅使中国机床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也打开了一扇中国机床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大门。用秦川机床集团公司董事长龙兴元的话就是:“我们在美国市场布下了一颗棋子。”而明精机床公司总经理袁建平对外则宣称“并购沃伦贝格的目的在于提升我们自己”,实际上也是通过并购实现其海外计划。
统计显示,2007年前10个月机床工具产品进出口贸易仍然保持较快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136.77亿美元,其中进口金额95.34亿美元,进出口贸易逆差为53.9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7.13亿美元,同比下降11.68%,这也是中国机床贸易逆差首次下降。
一场攻坚战
中国机床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驰骋,面对的是一场攻坚战。
随着全球化的出现,世界机床巨头在技术、市场和产业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目前来说,机床行业的格局是,欧盟地区领先,日本紧随其后,美国机床工业在恢复中发展,亚洲的中国、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成为新兴力量。
在西方发达国家,机床企业间的并购和重组也在加速,旨在争夺数控机床产业发展的控制权。2005年美国金融投资公司Maxcor成功收购组建MAG工业自动化系统集团公司,旗下有10家子公司,分别侧重于不同的产品和技术:MAG 辛辛那提(Cincinnati)、MAG 辛辛那提自动化(Cincinnati Automation)、MAG 动力总成(克劳斯惠乐、爱克赛罗、兰姆)(Cross Hüller, Ex-Cell-O, Lamb)、MAG惠乐喜乐(Hüller Hille)、MAG 海瑟普(Hessapp)、MAG维茨希•弗兰克(Witzig&Frank)、MAG吉丁斯•路易斯(Giddings&Lewis)、MAG法道(Fadal)、MAG柏林格尔(Boehringer)和MAG FMS,2006年,MAG集团机床产值15亿美元,世界排名第6位。
日本Jtekt集团由三井精机、丰田工机和光洋等企业组成,2006年机床产值12.4亿美元,世界排名第8位。自2007年7月起,瑞士GF阿奇夏米尔集团合并其原有的品牌阿奇、夏米尔和米克朗,形成单一的新品牌“+GF+阿奇夏米尔”品牌。美国哈挺集团(Hardinge)收购克林伯格(Kringberg)公司和一些磨床厂后,增加了磨床和制齿机床制造企业,提高了综合竞争力。世界著名的斯来福临磨床集团也在调整当中,增加新成员。
一些新领域如微纳制造、光电制造、精确制造等,机床行业的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新的技术层出不穷。新一代控制理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发展,交叉学科和技术的融合与带动作用日趋明显,这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难题,在世界机床市场上,中国机床企业要打一场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