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工机床面临数控拐点
中国《新劳动法》付诸实施带来劳动力成本上升,竞争促使家具及木材加工企业规模持续扩大,国内外市场对高精度工艺的需求持续攀升,稍具规模的家具及木材加工企业不得不开始思忖鸟枪换炮,数控 木工 机床取代传统木工机床的拐点,已经箭在弦上,中国木工机床企业不得不进入第二次创业的时代。
下游企业需求,创造巨大市场
尽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这个行业的古老法则,然而在配置装备方面,企业往往会在市场大势做出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利润最大化选择,选择最优良的装备并不一定意味着利润,反而意味着竞争力的缺失。当劳动力成本足够低的时候,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利润目标,“人海战术”往往才是企业的最优选择。进口成套化的数控家具生产线价格动辄上亿,仅仅每年的贷款利息就要数百万,仅仅是贷款利息就可以聘请数百名员工;设备折旧及维修养护费用,也可以聘请数百名低成本员工。因此,在劳动力成本极低、市场对工艺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对传统机械的选择,往往优于对数控机械的选择。
社会变迁迫使情况发生转变。近年来,尽管中国各地的最低工资水平增长幅度不太大,但在中国家具及木材加工产业,由于需要大量雇用熟练技术工人,而这些熟练的技工工资水平往往超出各地法定最低工资水平的2到3倍,再加上全国各地的技术学校基本上不培训家具行业的熟练技工,这些流动性极大的只能依赖企业培训,不菲的培训成本由企业支付;而员工跳槽之后,企业的付出往往就打了水漂。以广东为例,深圳的法定最低工资仍然不超过每月1000元人民币,但要聘请熟练车间工人,必须付出每月2000元以上。加上最近持续的物价上涨,工人工资水平必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企业过去客观存在的提高员工劳动强度和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做法,在法律意义与现实意义上已经达到极限,因此,企业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惟有依赖加强技术装备来突破。尽管数控木工机械价格更为昂贵,但其高出传统机械数倍的效率还是令不少企业主跃跃欲试。近年来某些规模板式家具企业,已经开始不惜工本地引进进口成套数控设备,或者采购少量数控设备来武装企业的生产线,纯粹是压力使然。
数控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
更为先进的数控设备渐渐受规模企业青睐,除了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之外,还因为数控设备基本上杜绝了工伤事故的发生。在过去,家具企业的工伤成本相对较低,如果解聘因为工伤而导致10级伤残员工的成本仅需2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在今天,员工的法律意识提高,各地伤残赔偿补助因为最低工资标准水涨船高,企业为员工10级伤残所支付的赔偿费用已经提升了3倍左右。由于许多家具企业的生产任务繁重,长期加班导致工人疲劳操作,工伤事故时有发生,由此招致的各种麻烦已经让企业主不胜其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