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商品价格调整 通胀压力舒缓
7月份商品市场的表现是28年来最糟糕的,商品价格暴跌了10%,目前商品价格下滑的势头还在继续。但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计,今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近7%,多数分析家认为这足以保持大多数商品需求稳步扩张。
随着最近一个月来商品价格的持续回落,各国的通胀压力逐步减轻。鉴于此,美欧日等主要央行最近均做出了按兵不动的反应,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央行)7年来首次采取降息行动。央行关注的焦点纷纷由通胀转为增长。
最近一个多月以来,受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所导致的需求下降、美元走强等因素影响,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一路下跌。9月2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暴跌6美元以上,是2004年12月以来的最大跌幅。由于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是去年尤其是今年全球通胀的主要推动因素,商品市场的大幅调整无疑有助于缓解各国的通胀压力,近来有关通胀见顶的观点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大投行公布的研究报告中。不过,多数经济学家从供需两方面进行仔细分析后认为,得益于新兴市场持续强劲的需求,发达国家经济放缓并非必然预示着商品价格的崩溃。
商品价格急剧下跌
在今年头6个月,商品市场的表现是35年以来最好的,价格大涨了29%。然而,7月份商品市场的表现则是28年来最糟糕的,暴跌了10%。目前商品价格下滑的势头还在继续,路透/杰弗里期货价格指数(CRB指数)显示,目前的价格比7月初峰顶时低了五分之一以上;《经济学家》商品指数(不包括原油)已经跌去了12%以上。
综合分析本次商品市场调整的原因,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发达国家经济前景黯淡,尤其是最近几周欧洲和日本最新数据显示出其比美国更糟糕的前景。发达国家经济放缓必然导致全球对石油、钢铁、可可和其他商品的需求减少。
商品需求将稳步扩张
多数分析家认为,得益于新兴市场持续强劲的需求,发达国家经济放缓并非必然预示着商品价格的崩溃。例如,过去两年多发达国家的石油消费一直在下降,高盛预计今年每天的消耗量将比去年减少50万桶。不过,发达国家减少的需求远远低于新兴市场每天增加的130万桶需求。其他商品的情况也一样。
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集团首席执行官高瑞思认为,新兴市场对该公司来说比发达市场更重要,发展中国家每个单位产量所消费的原材料是发达国家的四五倍。
事实上,新兴市场现在已经占据到全球原材料需求增长和整体消费的很大份额。尽管今明两年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但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计,今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近7%。多数分析家认为这足以保持大多数商品需求的稳步扩张。
商品供应喜忧参半
但是,从供应的角度来分析,情况就更加复杂了。受到高价格刺激的农民一直在种植更多粮食,今年年初美国农业中心地带的暴雨对农作物的损害小于原来的预期。国际谷物理事会现在预计,今年小麦产量将创历史纪录,比去年高出9%。同时,中国和印度的大豆产量也创历史纪录,泰国和越南的稻米也喜获丰收。尽管大多数农产品的库存仍保持在相当低的水平,且需求持续增加,但供应强劲的迹象日益增多显示有助于促使价格回落。
全球工业金属产量也在扩张,价格在过去一年一直在回落,但发展是断断续续的。在多数矿山,随着富矿层被开采殆尽,铁矿石的质量正在下降;像必和必拓集团这样的大型采矿企业也面临着重型卡车轮胎、大型机械铲、 轴承和其他设备缺乏的局面,这些瓶颈一直在制约着新老矿山的发展。同时,商品价格上涨通过增加扩大产量的费用和难度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日前,因油价上涨需要企业利用煤而不是油来提供能源,另一家大型矿业公司Xstrata已中断了在多米尼加共和国一个镍矿的业务。很显然,能源短缺已经破坏了一些国家的采矿和冶炼行业,加上中国政府开始抑制能源密集型行业包括钢铁制造业等的扩张,这些都抑制了全球金属的生产,也减缓了价格下跌的速度。
尽管如此,大多数金属的产量仍比石油产量的增速快得多,石油行业也正面临设备和工程技术人员短缺的情况。最近几个月,尽管作为最大消费国的发达国家经济放缓,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中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沙特阿拉伯仍提高了产量,这帮助原油价格从每桶147美元跌至不到110美元。同时,在美国库存上升的情况下,全球库存似乎并未增加太多,这意味着发展中经济体消化了增加的大部分供应。同时,欧佩克持强硬态度的成员国如委内瑞拉正在呼吁减产以阻止油价的进一步下跌。
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影响到商品价格,如美元走势和市场投机。但是,正如美林分析师所指出的那样,只要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能够保持下去,商品价格也不会一落千丈。根据瑞银今年年初的预计,年底国际原油价格将为每桶110美元到120美元。
央行货币政策可能转向
随着最近一个月来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回落,各国的通胀压力逐步减轻。鉴于通胀的下行趋势,美欧日等主要央行最近均做出了按兵不动的反应。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央行)则更进一步,为避免经济硬着陆,澳央行9月2日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7%,为7年来的首次降息行动。此前一直采取紧缩行动的澳央行步入降息周期值得人们深思,说明央行关注的焦点几乎都由通胀转为增长。
雷曼兄弟在发给记者的最新研究报告中对央行的政策转向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即全球通胀增速在第三季度见顶后将显著下降。报告说,全球通胀的飙升一直受石油价格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高涨的推动。通胀若要维持在这样的高位水平,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大宗商品价格将必须继续快速上涨;必须引发所谓的“第二轮效应”,即总体通胀传导至工资增长,然后传导至核心通胀。
“鉴于经济增长放缓,前景在房市下滑以及信贷紧缩等严重抑制因素作用下表现黯淡,且我们认为大宗商品价格在短期内较基本面偏高,因此,这些结果没有一个看起来可能会发生。”报告说。
报告根据这些情况预计,各大主要经济体的总体通胀增速将在第三季度见顶,随后显著回落至各央行的舒适区间内。不过,报告提醒道,即使通胀见顶,其上行风险依然需要政策制定者继续保持警惕。
根据曾就职于美联储的雷曼兄弟美国首席经济学家伊桑·哈里斯的研究结果,因经济放缓和能源价格下滑,明年美国的通胀将大幅度减缓,可望出现“低通胀、低增长环境”。他预计,能源和食品价格的下跌将导致美国的通胀率降至2%以下,低于上个月公布的美联储理事和联储银行行长预测中值2%-2.2%。果真如此,美联储加息的必要性将大大降低。
事实上,敏感的金融市场已提前对通胀见顶做出了反应。今年上半年,因原油价格升破每桶100 美元大关,施罗德投资管理公司基金经理大卫·斯卡梅尔买入了所有他能够找到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挂钩债券产品。不过,随着最近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回落,这位确信通胀已经见顶的基金经理已在本季度陆续抛掉了这些原用于抵御通胀上升风险而持有的证券。实际上,斯卡梅尔并非惟一认为通胀趋缓并付诸行动的市场人士。8 月11日,市场研究机构RiedThunberg&Co公布的一项对25家管理1.41万亿美元资产的债券基金经理的调查结果显示,79%的人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到2009年通胀将放缓。
数据显示,自6月份以来,与消费者价格指数挂钩的美国国债回报率已从今年上半年的4%收缩至0.8%,而同期普通国债的回报率则从0.1%上升至1.9%。7月份美国10年期通胀挂钩国债与同期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差异已经出现了2003年以来最大幅度的收窄。
中国通胀压力减弱
至于商品价格下跌对中国通胀的影响,瑞银证券公司执行董事、中国经济研究主管汪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总的来说将会减小国内的通胀压力。不过,鉴于中国对燃料价格实行控制,国内的成品油价格还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这种影响并没有那么直接。
“如果原油价格进一步回落,到每桶100美元甚至以下,中国政府进一步调高成品油价格的必要性就减弱了。同时,也会给政府上调其他资源或公共产品价格提供空间。”她说。
汪涛认为不用太担心通胀压力,称拉动近期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的因素已经逐渐弱化,这是上游价格对消费价格的传导受时滞和竞争激烈的下游行业的阻碍。她表示,考虑到食品价格增速的大幅回落足以抵消消费食品价格的上涨、部分能源仍实行价格管制,CPI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至年底的5%左右。不过,对国际食品价格可能仍将高位运行、上游对下游行业的传导效应仍会继续、流动性充裕等应加以关注。
总体来看,汪涛预计,今年平均CPI增幅接近7%,明年约为5%。中期来说,受到能源资源价格调整、粮价上涨压力影响,通胀可能继续保持在5%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