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里,小到器物,大到建筑,一代代匠人的手中诞生过无数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中国古代工匠匠心独运,倾注于一双巧手,创造出令西方高山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
回归现代,今年3月,“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成为强音。
“工匠精神”提出后,在南粤这片热土迅速掀起了热潮。作为经济发展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诸多发展奇迹。
为此,广东省总工会联合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寻找身边的南粤工匠”学习宣传活动,评选出20名优秀南粤工匠代表,并召开“弘扬南粤工匠精神,践行核心价值观”座谈会,这是广东在绘制“工匠群像”、弘扬“工匠精神”迈出的重要步伐。
何为工匠精神?它意味着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意味着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意味着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的提出,就是要求加速把中国制造变成“精品制造”,实现“精品制造”就需要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
专注“拧螺丝”30多年,从基层员工成长为高级技能专家,这是广东电网东莞供电局的何满棠。13年间记下几十本读书笔记,通过自学与实践相结合,破解技术难题,这是广州地铁首席技师张重阳……工匠们在南粤大地上筑梦,正能量在全省广泛传递。
在南粤工匠代表中,广绣“最后的花佬”许炽光说:“工匠精神即是把工作做到最好,方可心安理得”。珠海格力叉车大王曹祥云说:“只要心中热爱这份工作,简单的工作重复做,一样能做精彩。”端砚泰斗黎铿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勇于创新,这就是我认为的工匠精神”。
南粤工匠精神是在工匠精神内涵中融入广东人务实、创新、敢为人先的元素,是工匠精神在广东的生动体现和拓展延伸。
今天,肩负着“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战略目标的广东,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时刻,提倡、弘扬“工匠精神”,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尤其是在产业转型升级、追求创新驱动的经济新常态下,更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摒弃浮躁,潜心钻研,以创新突破焕发产业活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追求转型升级的广东制造业,必须不遗余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激发南粤工匠的时代力量,以工匠精神促进广东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完美跨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工匠精神”同样是创新中不可或缺的主体。而“创”要求的正是“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匠气”之风。
十年磨一剑,不敢试锋芒;再磨十年后,泰山不敢挡。“工匠精神”是一种理念、一股精气神。站在新起点,面向“十三五”,正需要以“工匠精神”添动力、增活力,用“工匠精神”实现经济的腾飞发展。
12月15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总工会、新华网主办,由新华网广东分公司承办的“南粤工匠”先进事迹报告会将在广州举办,通过集中的总结、表彰、报告,让工匠精神成为这个时代人人向往的精神高地,在全社会掀起学习工匠精神新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凝聚时代发展力量,以劳动托起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