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台上,选手们通过缜密思维,精细编程,将一个个工业机器人调教成了能处理各种复杂工艺的操作能手。操作台下,工业机器人不可思议地操作完成了吹棉花糖,素描人像等种种绝活。记者在2016年深圳“工匠之星”技能大赛——“连硕杯”工业机器人设计与管理职业技能竞赛的现场看到的一幕,让所有的在场的观众惊叹不已。
在现场,记者发现,在一堆杂乱摆放的物料堆中,带有3D视觉传感器的工业机器人能准确地进行识别、筛选和分拣。这和传统机器人只能将码放整齐后的物料进行装配不同,需要程序编排、立体视觉和工艺控制的完美融合。而协作型机器人,则打破了传统操作过程中,机器人操作和工人操作不可协同工作的壁垒,不但可以根据操作人员距离的远近改变自身操作的功率和速度,还能和人工进行完美配合,完成更高精尖的操作任务。而AGV(自动移载机器人)型机器人,则可以通过灵活地移动完成物料的自动搬运和移载功能,实现自动化工厂的无人操作。
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业机器人完成各种复杂工序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人工示教到自动化呈现的过程。要让机器人听话地工作,只有在操作人员细致地编程,准确地演示后才能实现。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程度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人工对它事先设定程序的精细和精准程度。而要完成这些复杂的工作,需要操作者在机械、电子和计算机软件等学科具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并具备跨学科融会贯通的能力。这就对相关的机器人教育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的工业机器人教育培训机构鱼龙混杂,但证照齐全、体系健全的机构凤毛麟角。深圳市连硕机器人职业培训中心作为国内首家由上市公司投资运作、证照齐全、实力雄厚的工业机器人培训机构,通过整合国内外主流机器人本体厂商、高校、系统集成商、应用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多方资源,正在筹建国内首家体制外的民营的智能制造职教集团,为社会提供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就业服务、解决方案、机器人后市场服务,已经成为国内工业机器人教育领域的领军企业。
另外,本次大赛首次引入机器人本体厂家参赛,厂家不但提供设备,而且提供创新创意与现场技术指导,参与团队比赛。此次大赛的团体赛组队模式国内首创:由工业机器人厂家、系统集成商、高校三方联合组队参赛,共同协作创新,创造了中国工业机器人大赛的参赛新模式,真正全面体现工业机器人产、学、研、用领先水平,促进工业机器人领域的职业教育发展和应用技术创新。而比赛评分标准也相应进行创新,采用理论 实操 答疑等综合评分方式。
另据了解,此次大赛奖金总额超过30万元,创造国内之最。大赛设置了多重奖励,包括现金奖励及技能荣誉,除职工组个人赛获得第一名的选手由人社局认定为“工匠之星”外,无论职工组还是学生组获得前六名的选手,均会获得深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颁发的工业机器人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符合一定条件的,由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认定为“深圳市技术能手”,获得以上荣誉的选手还可申请深圳市“技能菁英”遴选及获取最高20万元的资助。
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内的机器人大赛同质化严重,与生产实际脱节严重,多数比赛只派大学生参赛,以兴趣、娱乐为主题;少数以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为主题的技能大赛,都是由某一企业赞助冠名,指定单一品牌机器人作为大赛设备,考题固定,经常引发争议。此次深圳“连硕杯”机器人大赛以“智能制造,协作创新”为主题,紧扣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为主题,以工业机器人为基础进行全面革新,竞赛内容新颖,竞赛题目和参赛作品均源自企业的实际应用,具有高度实践性和创新性,也展现了工业机器人当前应用的最高水平,强调原创性和创新性,在全国创造了多个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