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锻造老济南的底蕴 锻造新济南的未来
为了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有关精神,配合宣传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质量强省”战略,提升山东制造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力弘扬山东制造行业的“工匠精神”,11月28日至12月2日,“工匠精神山东制造——‘开放的山东’全媒体采访活动”举行,中国山东网推出聚焦“工匠精神山东制造”系列评论,全方位阐释和解读山东省在制造业多层次技能人才培育建设、把质量提升作为推动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动力、新优势,展现山东制造的“工匠精神”。
提起济南,许多人会想起老舍笔下那座“老城”,老城暖洋洋睡到今天,容纳了太多的内容,不只是摸起来历史感厚重,嗅起来人文气息浓郁,更传承着那些难能可贵、历久弥新又令人肃然起敬的价值和理念,“工匠精神”便是其一。
从一针一线精益求精的百年老字号瑞蚨祥,到一丝不苟锻造精品的济南二 机床;从过去手艺精湛的能工巧匠,到现在设计精密设备的工程师,小到一个制作细节,大到一个企业经营,“工匠精神”一直都在这座城市得到很好的传承,与此同时,这座城市也从中获益良多。
一座城市能吸引人,留住人,叫响自身的名气,仅靠地理位置、自然资源远远不够,在济南久住或到访济南的人,论起那些有名气的物件,不论是吃的、用的还是拿来欣赏的,都会不约而同地去寻那些老字号、那些有口皆碑的精品。糖人、面塑、刺绣、剪纸……做到极致的,流传至今的,为济南增加了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东西。这些恰是“工匠精神”赋予老济南的底蕴,这种底蕴的塑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势必要经过数代人上百年的坚守和追求。
现代化的今天,随着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要求的提高,“工匠精神”于济南依然不可或缺。人们对品质的追求,决定了那些粗糙的、应付的产品注定会被淘汰。只有那些倾注了生产者心血和技艺,不断改进和完善,甚至要求近乎苛刻的产品,才能生存下去。不论是传统工艺还是新工艺,手工制品还是高科技产品,“工匠精神”是生产者不可或缺的因素。
当前,在产业转型升级驱使下,那些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迫切需要改变,尤其是第二产业占比相当大的济南,这样的背景下,“工匠精神”更显得尤为重要。不论是生产高端产品还是基础产品,只有把“工匠精神”融入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不断培育技术、质量、科技方面的优势,同时守得住寂寞,抵御住浮躁,日夜精进,不断追求完美,这样最终锻造出的产品,才能经得住市场风浪和消费者的挑剔,才能打造品牌效应,进入良性循环,稳步形成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进而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工匠精神”需要传承更需要坚守,它是一种精神价值和制作态度的体现,我们的民族品牌想要在国际上立住脚,占领最高的领域,需要每一个城市、每一位生产者将“工匠精神”传承和坚守下去。培育人们的职业精神、工作态度需要“工匠精神”的引领,打响“济南制造”的品牌需要“工匠精神”的推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经济转型升级更需要“工匠精神”的支撑。
过去,“工匠精神”锻造出老济南的底蕴,今天,我们仍要用“工匠精神”来锻造新济南的未来。